CASHL名师讲堂第18期《”江南认同“是如何形成的?》成功举办

2020年4月21日晚19:00-21:00 ,由CASHL主办、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承办的第十八期名师讲堂《”江南认同“是如何形成的?》成功举办。本期讲堂特邀主讲嘉宾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胡晓明教授,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周健副馆长担任主持人。

1587087190154971.jpg

本期讲堂以在线直播的形式开展。胡晓明教授以”中华民族最坚韧的力量,就在江南“为点题之句,带领听众朋友们进入本期讲堂。胡教授首先介绍了“江南认同”的概念,接着以大量的史料与文学艺术作品,从历史地理环境、历史政治因素、文学艺术积累、海外传播与影响、社会内聚力、古今相承的精神能量六个方面介绍了“江南认同”的构成原因;对于“江南认同”的历史形成过程,胡教授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其起源,以东汉为时间分界点,中国历史发生了大转变,此后,“江南认同”经历了“失魂:破裂的江南 ”、“安身:军事与政治的江南”、“输血:长于学习的江南”、“返魂:富于创造的江南”几个阶段。胡教授认为,江南文化具有二源性,它融合了固有的本土文化传统与北方中原移民带来的文化传统,两部分之间形成奇妙的张力,这正是江南文化的特质,也是其别具生机与活力的重大动因。“江南”深深地融合了南北中国之要义,而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文化。最后,胡教授总结了“江南认同”的文化大义,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精神传统,代表着中华民族以柔弱胜刚强、坚韧不屈的力量与智慧,圆满呼应了讲演主题。

 名师讲堂18期插图.png

讲演结束后,主持人周馆长对胡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了感谢,并和听众朋友们一起重温了讲座梗概。随后进入交流与提问环节,听众在交流区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,并踊跃提问。胡教授在这个环节与大家相继探讨了“江南的地域划分”、“江南文化与中原文化、巴蜀文化的联系与区别”、“江南文化本土现代性的内涵及其与西方现代性的不同“、”清初江南遗民的活动“等问题,交流区气氛热烈,讲堂持续到21:00结束。

截至发稿时,共有一千五百余名听众参与收听本次讲堂。没能观看直播的观众,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,回看精彩内容!

1587090066801845.png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CASHL学科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

2020年4月供稿


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图书馆内CASHL管理中心 100871  E-mail: ref@cashl.edu.cn

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(CASHL) 2002-2014版权所有

技术支持: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(CASHL)

京ICP备 05065075号-16

  • 官方微博

  • 官方微信